温习日本史(下)
作者: 刘自立
五
明治维新的另外一个因素按照大隈说法就是国际因素;其大致是,视日本如果不能一体一国一族整合攘外,势必领土可忧,主权堪虑。这样除去内部因素之幕府日衰,外国入岛,也是主因之一(大意)。佩里因素,于是存在。这样,日本人的改革和开放成为也是一体的结构生成。其改革-开放之国际走向,当然,不同于中国。其一,他要王政一统对外,这是没有问题的。二,他要捍卫国家主权,纵横捭阖于国际之间,也是没有问题的。三是,他还要走出去,成为世界强权,这就成了问题。
大而言之,改革之日本,改革后之日本的民主问题,却和世界上民主传统和殖民老帐,纠缠不休,式成一诘。这样,中日之间纠纷势必随着明治维新,开始发效而成结。面临日本动荡和改革的局面,国人鼠目寸光,只识其器物,不识其精神——物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物质。这样。日本接纳的所有中国人,不能够为中国前途带来明确的明治维新的核心准则,以判中国走向——日本说,一言蔽之,就是日国要行三权分立,中国人呢?这反倒成为中日开战前后的谫陋之行止和认知。所有“日本无革命”(大隈重信名言)的启示,乃及所有日本民主治内的办法,所有公武之道的分梳契阔,所有民主殖民之教训,都并未在国士笔下有何端倪之解。
他们或者统统否定这个维新是帝制,帝国,黩武,或者言说不着边际的日本精神之刀,之花……而无所适从,无言于公武之道。于是,日本之民主,日本之侵略成为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其实,事实就是事实,伪装应该剥去。日本问题的核心和西方问题本质,其实,是一体两面。西方民主问题和日本民主问题,几千年来(对欧而言)也未见得得到恰析于阿伦特之民主与殖民之析。
从远在征韩论争论以前之丰臣秀吉战败于韩的日国情结,在明治以后,开始逐渐复活,复旧。所谓国人诗歌之“东海人奴盖世雄,卷舒八道势如风。碧蹄倘得擒渠反,大壑何由起蜇龙”的诠释之一,就是这样估计的:如果能够抓到和打垮东海“人奴”(德川家役)丰臣之辈,我们中国人难道还会受辱,受屈吗?(当然也有另外解释,认为东海人奴为满清窜内地者也。)
问题分开而言。一个是,日本历史上的应有影响和领土格局——再一个是,日本明治以后乃至大正,昭和时期的对外政治。其间,佩里因素很快消失,改变成为日俄,日中课题。这个课题只是在二战中期复又面临日美和中美关系论。很长一段时期之日英蜜结复成为人们考量这两个岛国的趣议。而这些阶段的人物之活跃,也呈现日本人殊为复杂的主义、观点和人品、性质。这里点到为止。
1,木户孝允——他是坚持对内、对外“政治正确”之唯一人物吗?我们看,木户作为明治三杰主张的对内政治,是以宪政进步的方式以对抗西乡隆盛的内战主张——基于对维新以后出现的暂时专制。“木户主张痛切感到将征韩论等撤回与内治优先的必要性,积极倡诉宪法制定与二院制议会的设置,并致力于国民教育与天皇教育的充实。”
这样此中包含几个层面。一个是对内不主张以战争和暴力对待专制之维新政府之初期,之出世,而是主张进行适当改革;改革的办法是三权分立的宪政主张。再是,他反对以征韩,台以缓解日本内外困境,以期达到内治治内,不宜内政外治。他逝世很早,并未赶上对外扩张之途。
2,大久保力通——大久保是内治派;他对于西乡之先是鹿尔岛办学,后是鹿尔岛起兵,保持反对和镇压的态度;且镇压十日余遂即告成。但他是坚决的征韩,台论者。这个见解的出现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对于当时此刻之明治维保持政权的考虑;再是,则大开后来日本武士(后武家时期)之以侵略扩展以外治内之路径。琉球台湾生番杀日人。
日本派出大久保与清廷交涉,且提出琉球主权归日而清否之。于是,日本内治派和武治两派以此事件等展开争论。大久保在内政上反对木户绥靖武士的办法而呈现二人龃龉;但是他们都是维新伊始的宪政主义者,且主张立宪政体、三权分立与二院制议会。
3板垣退助——被称为“日本两大敌国”(反对党)之一。建自由党。议、期民选国会。后被人刺杀而人言,“板垣可死,自由不灭。”不死。任伯爵。他因为政府放弃征韩而挂冠而去。他的对内自由对外共荣(中-日共管亚洲;大东亚共荣?)论很是有名,而录之于谫(1914年)。“余想,在亚洲,究竟不能以日本一国来担负全盘之国防(此指区域安全)责任;是故陆上军备可委托支那(中国),海面军备可由日本来担当,然后始能期其坚实。是以有和支那人缔结亲交之必要。而要开其端绪,(若)舍本岛(台湾),实无他法可想。”
4,大隈重信——大隈为创设政党内阁不遗余力,先建立立宪改进党。也是组党和立宪主将。但是,在军阀内阁(山本权卫兵)后组建之第二届大隈内阁,依然是“官僚军阀的爪牙而已,不仰山县有朋之鼻息则一事无成,君不应参加这个内阁。”(犬养毅语)且在对华提出《二十一条》后遭评,“这样对待支那政府和支那人就象对待自己的臣属和妻妾,当然会招致他们的不快。从欧美人来看,日本想要把支那变成自己的属国。”(德富猪一郎语)
5,山县友朋——他的后武家主义致衡、左右和凌驾天皇和议会是非常明确的。是日本致衡失道而转向集权之军国主义之路之证。他的主要载体,就是绕过日本议会之“参谋本部”。也是东条军人内阁皇君/军体系之发轫。(参见《维基百科》等)……
再如,日俄战争期间的人物,他们虽然和山县友朋,伊藤博文关系上下,不可摘除;乃木希典和东乡平八郎等人主线凸现乃是日人对外战争和扩张之民族主义和“英雄”主义。
当然,此前之马关条约等主要侵略工具对于中国之运用,更是凸现日本之春帆楼上风景好,割地赔款支那忧。我们在很多书籍、史料、诗词中每每看到这样的记述甚至感伤。于是,跨过这样的人所共知的历史阶段和史料细节,大隈等人直接参与了对于琉球、台湾等岛屿之分析。他在琉球问题上的说法是,“琉球之民以血统论之和日本民族有密切之关系。
“永历元年(一千百六十五年)源为朝,自伊豆诸岛航之琉球聚土人之女生子瞬天王即琉球王之祖先也。文中元年(一千三百七十二年)有内乱其国遂为明朝(之那)之附庸。德川氏开羁府之后庆长十四年(一千六百九年)岛津氏征琉球而征服之。由是琉球一面为萨摩之附庸,一面尚通款于支那受其官禄。明治四年新政府令琉球藩主至东京列于华族收岛地而县之称冲绳县。”(大隈重信等《日本开国五十年史》)
这个说法和坂本太郎之《日本史》说法苟合——也就是,关于台湾所谓生番杀日人而日本主张琉球归日而不可得。大清政府只是赔款议和。大隈亦言,“台湾案件与琉球案件有密切关系。明治五年琉球船一只抵台湾滨岸,遭难船破。其船员上岸者多为生番所虐杀。于是日本政府以处理番民请求于清国。清国不认琉球为日本属,且曰台湾生番与清国关系尤 。故生番其行责任不在清国政府。日本政府抗议不得要领遂出师征台湾。……”而坂本书更说,李鸿章说,琉球是化外之民不便宰制。云云。那么,这个问题是不是要继续争论下去呢?无人知道。
但是王芸生的说法不同。他在七十年代一个人保钓时期(就大陆而言)撰写文章说(前略)——
“(四)1593年(清光绪十九年),即中日战争的前一年,清慈禧太后曾有一份诏书,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三小岛赏给太常寺正卿盛宣怀,足证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
“诏云:皇太后慈谕:太常寺正卿盛宣怀所进药九,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未自台湾海来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求济贫病,殊甚嘉许,即将该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小岛赏给盛宣。坏为产业,供采药之用,其深体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意,钦此。
“光绪十九年十月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与日本帝国主义,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割让给口本,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钓鱼岛等岛屿也应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一并归还中国,这是当然的道理。”(王芸生《历丈见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全文附录,见下注)
重复而言。对于日本而言,这是其开疆拓域的壮举和殖民;对于中国,这是保土守则的义为和坚守——但是这两者之间都有问题。日本琉球问题,凸现了日本对外扩张的举止;他的扩张何时何地恰为妥善,何时何地不法野蛮?——中国保土之举,是对于殖民之否?这个否定之否定,就是这个政权相比于日人政治,孰尤孰劣?选择何如?要中国被殖民三百年乎?抑或人民国三百年?——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今天议论阿尔及利亚人被法国人镇压和屠杀于1961年,法国人不会因此颠覆自己的政府,而是将此殖民议题交付讨论和处置。
(法广说,“1961年10月17日,约两至三万旅法阿尔及利亚人举行示威,抗议巴黎警署公布对阿尔及利亚人的宵禁令。示威遭到巴黎警方的残酷镇压。但此后,除了少数法国知识分子曾出面进行抗议之外,绝大多数法国人和法国媒体都对此事保持沉默。“法新社说,当年,约有数十人乃至数百人在这场和平示威中丧生。他们有的被子弹打死,有的被枪托或镐头砸碎脑壳而死。死者的尸体被扔到塞纳河里。而当年法国官方仅宣称,有三人在警方正当防卫中丧生。”)
而日本人对于殖民之议题的讨论就比较为难——因为,他们是反对西方主义者——而此抗争走到人类屠杀罪上,也就无言已达——只好在挨了原子弹以后再说。
那么,这个悖论对于极权主义又该如何?……
(全文完)
附:
历史见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王芸生
编者按:下文系原《大公报》社社长王芸生先生遗作,写于1973年。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但是第四部分其实包括了第五部分内容,即所谓“美日政府私相授受”等段落。
(一)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议;(二)琉球群岛共有三十六岛;(三)中琉交界在赤尾屿之间;(四)李鸿章与盛宣怀;(五)美日政府私相授受是非法的。
“(一)钓鱼岛等岛屿,位于我国台湾东北约一百埋处,与琉球群岛邻近。钓鱼岛等岛屿,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一些礁石,其中以钓鱼岛为最大,面积约五平方公里,由于无淡水,岛上无人定居。这一带的海底,是一个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钓鱼岛一带是中国东海的一个渔场。自古以来,中国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一直在那里捕鱼,并在岛上搭起避风雨的建筑物。
(二)琉球群岛,计有三十六岛,其中并不包括钓鱼岛等五个岛屿。据徐葆光于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著《 中山传信录》,记他出使琉事,计琉球三十六岛依次:
东四岛:姑达佳,津奇奴,巴麻,伊计;正西三岛:马齿二山,姑米山;西北五岛:度那奇山,安根尼山,椅山,叶壁山,硫黄山;
东北八岛:由论,永良部,度姑,由吕,乌奇奴,佳奇吕麻,大岛,奇界,为琉球东北最远之界;
南七岛:太平山(始为宫古,后为迷姑,今为麻姑),伊奇麻,伊良保,姑李麻,达喇麻,面那,乌噶弥(以上皆属太平山,国人称之皆曰太平山);
西南九岛:八重山,乌巴麻,巴度麻,由那姑呢,姑弥,达奇度奴,姑吕世麻,阿喇古斯古,八梯吕麻(以上八岛,俱属八重山,国人称之皆曰八重山,此琉球极西南属界也)。
以上三十六岛,其中并无钓鱼岛等五个岛屿。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一、在西三岛中的姑米山,现称久米岛。《中山传信录 》引琉球学者程顺则 《指南广义 》:“福州往琉球,由闽安镇五虎门东沙外开洋,取鸡笼头、花瓶屿、彭家山,取钓鱼台,取黄尾屿,取赤尾屿,取姑米山(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取马齿,收入琉球那霸港。”
这一串地名,独于姑米山(即久米岛)下注“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数字,说明在久米山以西的基隆港、花瓶屿、彭家山、黄尾屿、赤尾屿,俱是中国的领土,自久米山才进入琉球境萝月曾藏,值自妈彗界。
二、西南九岛,八重山及所属的八岛,皆称八重山,下注“此琉球极西南之界也”数字,这也说明钓鱼岛等岛屿不属于琉球群岛。
三、1879年(清光绪五年),日本并吞琉球,把琉球群岛改名为“冲绳县”。中国清朝政府曾与政府有一段交涉。当时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日本代表谈判琉球归属问题,中日双方都认定琉球是三十六岛,并无钓鱼岛等五岛屿在内。
中日双方谈判时,日方曾有将邻近中国台湾的宫古岛(即南七岛)和八重山岛(即西南九岛)分与中国的建议。又曾有三分琉球群岛之议,即以北部九岛属日本,中部十一岛属琉球国,南部十六岛(即宫古七岛、八重山九岛)归中国。议虽不成,却足证明琉球共有三十六个岛,钓鱼岛等五个岛屿并不包括在日方片面所谓“冲绳”之内。
(三)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遣杨载出使琉球,琉王察度对明朝称臣,开始向中国朝贡,历受中国的册封,称为属邦。从那时以后,琉球每逢新王继位,必请中国皇帝册封,使臣每有出使纪录。在现所见到的几种出使纪中,皆可看到使船由福州出海路经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中国属岛至琉球界的久米岛而后到那霸港的情景。
那时驾木帆船出海,要靠季节风,去来取两条路线。去时乘夏至西南风,由福州五虎门出海,偏南向东行,沿途见台湾基隆港、彭佳屿、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经琉球久米岛,到那霸港登陆。归时乘冬至东北风,由那霸出海,偏北向西行,经温州南祀山,至福州登陆。兹摘录各出使纪东行时情况如次:
一、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陈侃《 使琉球录 》:“五月十日,南风正迅,舟行如飞, … …过平嘉山(现称彭佳屿),过钓鱼屿(即钓鱼岛),过黄毛屿(现称黄尾屿),过赤屿(现称赤尾屿)。… …十一日夕,见古米山(现称久米岛),乃属琉球者,夷人(琉球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这里将久米岛写上“乃属琉球者”,说明从此进入琉球界,在此以前所经岛屿俱不属于琉球。
二、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郭汝霖《 重刻使琉球录 》:“闰五月初一日,过钓屿(即钓鱼岛),
初三日至赤屿(即赤尾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风,即可望姑米山(即久米岛)矣。”这段纪录说明赤尾屿是与琉球交界的地方,一到久米岛,就属琉球界了。
三、1683年(清康熙廿二年)汪揖《 使琉球杂录 》:“六月廿三日辰刻出海,廿四日辰刻过彭佳山(现称彭佳屿),酉刻遂过钓鱼屿(即钓鱼岛),船如凌空而行。… … 廿五日至赤屿(即赤尾屿),薄暮过郊(或作沟),… … 风涛大作,鸣征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敌状,久之始息,间郊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廿六日倏忽已至马齿山,回望姑米(即久米岛),横亘来路,又非寻常小山河比,而舟人皆过而不觉,瞬息已入琉球之那霸港。”
汪揖这次出使琉球,舟行仅三昼夜,是历次使舟之最快的,而纪录过赤尾屿后特标明“中外之界也”,说明中国和琉球的交界在中国的赤尾屿和琉球的久米岛之间。
四、1800年(清嘉庆五年)李鼎元《 使琉球记 》:“五月初七口午刻由福州开洋 … …,初八日中刻过米糠洋, … …初九日卯刻见彭家山(即彭佳屿),山列三峰,东高而西下,… …申正见钓鱼台(即钓鱼岛),三峰离立,如笔架,皆石骨,初十日辰正见赤尾屿,屿方而赤,东西凸而中凹,凹巾又有小峰,二船从山北过,……十一日午刻见姑米山(即久米岛),山共八岭,岭各一二峰,或断或续,舟中人欢声沸海… … .酉刻舟已近山 … …球人以姑米多礁,黑夜不敢进待明而行 … …戌刻舟中举号火,姑米山有火应之,问知为球人暗令,日则放炮,夜则举火,仪注所谓得信者此也。丑刻有小船来引导,乃放舟由山南行。… …十二日辰刻过马齿山,山如犬牙相错,四峰离立,若马行空,……取那霸港。 … …于时球人驾独木船数十,以纤挽舟而行,迎封三接如仪。辰刻进那霸港,… …午刻登岸,倾国人士聚观于路,世孙率百官迎诏如仪。”
这段纪录很生动。船过彭家屿、钓鱼岛、赤尾屿,皆无特状,待至看见久米岛,则欢声沸海,是因为即到琉球境之故。夜间举号火。久米岛以火应之,是通知使船到境的“暗令”。这清楚地描画出中国船进入琉球境的情景。
(四)1593年(清光绪十九年),即中日战争的前一年,清慈禧太后曾有一份诏书,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三小岛赏给太常寺正卿盛宣怀,足证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
诏云:皇太后慈谕:太常寺正卿盛宣怀所进药九,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未自台湾海来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求济贫病,殊甚嘉许,即将该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小岛赏给盛宣。坏为产业,供采药之用,其深体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意,钦此。
光绪十九年十月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与日本帝国主义,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割让给口本,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钓鱼岛等岛屿也应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一并归还中国,这是当然的道理。
美帝竟放任日本将属于中国领土的钓鱼岛等岛屿和琉球群岛牵扯在一起,上演“归还冲绳”的把戏,把钓鱼岛等岛屿私相授受与日本,这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许的。”
(芸老文章也有问题。此间议论可略,以示尊重前辈。他人可议。——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