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希价值观对立浅说(二)——民主国与神治国区隔 刘自立 凡国家学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实现可以治理甚至可以统治的
型式。一类是所谓理想型式或曰理想主义型式——虽然有人说,
理想,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意志,一种向往,一种品质和原则——而
理想主义则带有某种把手段目的混淆起来的机会主义味道。我们看,
约瑟夫斯的神治国究竟是一种现实国家类型还是一种理想;就像理想
国(柏拉图)一天也未实现过那样。现在网上有作者与笔者争议两个
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把理想国看成是某种正面的哲学和历史遗产
。其理由不外是怀特海所谓千年哲学都是柏拉图哲学注脚一说。这说
法是不是简单肯定了柏拉图哲学与其理想国哲学政治学观念呢?也许
正好相反。因为哲学家建立哲学本体,首先是一种探索,因为本体论
千年演变,莫衷一是;到了现代派和后现代派哲学,本体论说法大致
演绎成为某种陈述不说明真理和上帝(存在与否)主题不可言说之主
张。柏拉图理念之说和后世卢梭之普遍(意志)一说,
都是闭着戏称之“一”之历史轨迹——这个轨迹就是一神论——
而理念的普遍性对称于其政治哲学就演绎成为对于个性的否定。(如
果按照一种苟简的提法,极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蜕变轨迹就是从柏
拉图的理念和对于雅典民主的批判,到卢梭发明普遍人民意志,再到
马克思把人民转化为普罗阶级——这些政治概念远离西方甚至东方的
历史政治,形成了极权主义真正背道历史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某些专
制主义形态之英文命名上看出这个变化——比如所谓的色诺芬笔下老
寡头撰写的批判民主文字就用了——oligarchy(
维基资料,下同)
寡头政治(古希腊语:ὀλιγαρχία,英语:oligarc
hy)是一种政治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有效地掌握在部分的特
权阶级手上(无论是财富、家族、军事力量、残暴或政治)。
寡头政治一词,源自希腊,“oligo”就是“少数”,“ark
hos”就是“统治”。
在《历史》一书中,希罗多德记录了在大流士建国之初,要决定波斯
帝国的体制,对独裁、寡头与民主三种政体进行比较,最终决定选择
独裁(古希腊语:αὐτοκρατία)政体的故事。麦加比苏(
Megabyzus)认为,国家应由最优秀的少数人进行统治,
支持寡头体制[1]。但大流士则认为,寡头体制中,
容易因为争权夺利而走向独裁[2]。在希罗多德时代,
寡头政治与贵族制是同义词。
寡头政治常常由强而有力的家族所控制,这些家庭的孩子被培养和接
受顾问指导成为寡头政治力量的承继人。一些政治理论家争辩说,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政治制度,所有政府不可避免地是寡头政治。
最大特色是最终也是要当皇帝,但这制度
Tyranny——
僭主的中文译文来自于日本。从英文直译为中文的另一个译文“暴君
”,较少人采用,因为它可能让人误会所有的僭主都是不合法、采用
暴力统治而且令人憎恨的。但实际上,在希腊的某些僭主是通过公开
辩论和选举而获得统治权的。
在最早时期的古典希腊,僭主尚无贬义,只是一个对于城邦统治方式
的形容。但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对于僭主提出严厉的
批评之后,僭主开始成为带有贬义的用语。柏拉图的《理想国》
一书中,提及君主、寡头、共和及僭主四种政体,其中,僭主被认为
是一种最容易形成独裁统治的政体。僭主统治的城邦,很容易出现独
裁的状况。
Authority——
权威,可以最简单地定义为“正当的权力”。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
能力,而权威则是发挥此影响的权利。
人类社会中某种不容置疑的,强制性力量,要求人们无条件的遵从。
这是人类社会自身的需要,她在很多方面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威可
以是神、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抽象的法律或者对人类共同生活的某
种理解。[2]
对权威的接受,不是通过武力等暴力威胁进行强制,而是通过教育、
传承、劝导等方式使处于同一个共同体中的人自愿的接受。
Despotisme——
在古希腊时代,最早被用来指在一个家庭中的男性最高家长,他对于
家中的奴隶拥有自然权力。古希腊人也用这个单字来形容古埃及的法
老统治,在亚里斯多德著作中,
称波斯大流士三世是一个δεσπότης(despotes)。
在1690年代,法国路易十四的政敌,以despotisme这
个单字来形容路易十四拥有无限制权力的统治风格[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政府分为三者,
即democratic
republics、monarchies
与despotisms。在孟德斯鸠的著作中,君主制(mona
rchies)是由法律给与政治权力,也由法律限制权力的君主制
,这主要用于描述欧洲的君主。依照元首个人的意志进行独裁极权统
治,不受法律限制,称为专制主义(despotisms)。
这个单字之后传入英国,成为 despotism,在此时,它主要用来形容君主拥有绝对权力。
在这种制度下,君主之下的所有人,都是君主的奴仆与奴隶。与绝对
君主制是同义语。在18世纪时进而出现开明专制(enlight
ened
despotism)这个名词。
在19世纪后,欧洲学界将霍布斯等人对国家主权属于绝对、单一、
不可分割、转让、不能被限制的看法,称为绝对主义(absolu
tism)。同时,对绝对君主制(absolutemonarc
hy)与君主专制(despotism)这两个术语,
发展出区别。绝对君主制(absolutemonarchy)主
要使用于欧洲近代史的君主制,而君主专制(despotism)
则使用于亚洲等东方社会的君主制。[来源请求]如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宣言》、《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
讨论欧洲时,就使用德语:absoluteMonarchie、
英语:absolutemonarchy,而《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中就使用德语:Despotismus、
英语:despotism
……当然这些只是专制主义用语的一小部分。只是人们会自然区隔于
那个不同与之之极权主义——
Totalitarianism——
极权主义(英语:Totalitarianism,也译作极权政
体、全能政体、总体统治、全体主义)或极权国家(英语:
Totalitarianstate),是一种政治学上的术语,
用来描述一个对社会有着绝对权威并尽一切可能谋求控制公众与私人
生活的国家之政治制度。[1]
极权主义之概念在形成之初有着积极的含义,由魏玛德国法学家、纳
粹学者卡尔·施米特与一些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在1920年代提出
。施米特在其有关全能(all-powerful,即统治一切)
政府之合法性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品中使用了“Totalst
aat”一词。
(关于施密特在魏玛时期抵制纳粹合法化而失败而加入纳粹,是一个
关乎极权主义合法性问题之讨论,和坊间一般简单传说该人纳入粹化
的讹误,应该作出区隔。)
虽然黑格尔充分肯定了雅典世界的个性和自由,但是他认为这种个性
正好是对于普遍的演绎。他认为,希腊的个性是对于城邦普遍性的转
化——换言之,这个性说还没有变成他所谓的服膺于上帝的精神扬弃
——这个扬弃,就是上帝前提下的个人才获得真正的异化之解。
于是,柏拉图理想国影响所及,
对于历史上一切经历了混合政体之希腊人,罗马人,马其顿人,
波斯人,甚至阿拉伯人都是极其陌生的政体选项。
因为这个真理就是:专制和皇权不等于极权。极权主义只是20世纪
资本主义和中国专制主义极端演化的结果。故此,柏拉图主义政治选
项只能在极权主义时期才被希特勒直接应用甚至直接引用(
关于柏拉图种族歧视说)。所谓柏拉图提出的问题千年有效,其实是
在说他提出了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政治课题。这个课题就是“我只是知
道我无知……”;对于理想国这个观念也同样适用。(而在另一方面
,汤因比所说只有哲学演化成为宗教对于20世纪才能继续发挥影响
这个说法,也该保持清醒。)因为柏拉图双层身份和双层观念让他不
同于一般的极权主义。简单说,柏拉图政治学面对雅典政治生活提出
了他的法律和法制思想,又对苏格拉底批判雅典生活和民主采取了支
持的态度。而苏格拉底和专制僭主克利提亚的政治关系说,形成了苏
格拉底被审判的关键。
换言之,雅典民众正是因为坚持民主和抵制僭政而处死了苏格拉底。
(关于克利提亚Kritias——Critias (/ˈkrɪtiəs/;
Greek: Κριτίας, Kritias; c. 460 – 403 BCE) was an ancient Athenian
political figure and author. Born in Athens, Critias was the son of
Callaeschrus and a first cousin of Plato’s mother Perictione. He
became a leading and violent member of the Thirty Tyrants. He also was
an associate of Socrates, a fact that did not endear Socrates to the
Athenian public./他是三十僭主暴动的领袖。他是苏格拉底的合作者
,而未能阻止雅典公众对苏氏的厌恶。(维基资料)于是,柏拉图关
照的雅典民主虽然成为他和苏格拉底批判的对象,但是他毕竟是民主
的论述者和肯定者。何以说这个民主的见证和论述者(
见其混合政体说)成为极权主义的鼻祖,
那是因为他看出了民主是坏东西——但是他不是说世界上只有之最好
——而是说要用理想国代替之。可是,当他这样言说的时候,
遭到比如西西里僭主的反对不予采纳——人们说,
理想国犹如没有参加竞技之人却要夺取桂冠。所以柏拉图理想对于不
要说雅典人,就是后来的罗马人,神圣罗马国人和现代西方国家,
都是一种笑话——一种政教合一说的理想版和幻觉版。但是,
历史发展到20世纪,理想国的政教合一版在纳粹和列宁那里找到了
没有出路的出路;而这个出路现在转变成为一种后人类主义之前的南
橘北枳版。
这就是柏拉图主义的命运。
那么,约瑟夫斯神治国的定位,何以和柏拉图理想主义产生联系,笔
者认为那就是因为理想国和神治国,作为历史现象,都是所谓从未来
走向过去的幻觉。未来和未来主义何以影响了过去和现在,乃是因为
人们看到了现实的不足和缺陷,因为你可以给任何批判找到理据(
列宁语),而实现这个理想确实必须满足很多条件的。之所以说约瑟
夫斯神治国是一个未来主义,乃是这个国家是耶稣(抑或耶和华)
要在地上建立帐幕之主张,之期颐——就像圣经启示录所言,
耶稣要在地上建立新以色列耶路撒冷国,而耶稣不是莅临于天,
和人们的灵魂(不管是死魂灵还是活魂灵)一起直到永恒(
而上帝是未来时,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总体——就像亚历山大的斐洛批
判时所言,相信宇宙的时间的或者人类的一个部分,不如相信全部—
—这个全部就是上帝……)。
这个新耶路撒冷就是约瑟夫斯的未来国——他直接联系上帝——
期待上帝第三次莅临,期待上帝成为万国之主,万民之王——
哈来路亚!一切不服应者和世俗者都要受到末日审判(
什么是末日审判?维基资料——
基督教末世论(英语:Christian eschatology)指基督教关于末世的观点。ta eschata (the
lastthings),末后之事的教义乃建基直线之历史观,历
史如直线般(linear)前进迈向终局。末世是《圣经》中提到
的当今时代终结的时候,与耶稣再临时(有时俗称世界末日)的审判
有关,对真正信靠基督的基督徒来说这是最终的公理与正义的来临,
是值得期盼的。
对于末世,不同的基督宗教的理解是不同的。一般的主张认为,这与
当今时代终结时候人类死亡现象终结,即灵魂所依附的生命载体不再
如同现今肉体的认知,人类仍拥有实际载体依照其灵魂状况被分别安
排进入永生与永死时期的情况,其中也涉及基督再来时人类历史的结
束过程和人类永远的命运。
请注意,这个耶稣即将再(!))来临,是一个未来式,而约瑟夫斯
说的上帝直接统治,难道不是这个含义吗?我们重复来看(维基)—
—
约瑟夫斯可能首创了“神治国”这个名词。他提及一种独特的政府,
他写道:“有些人民把至高的政治权力授予君王,有些授予寡头统治
,还有些则授予民众。可是,赐律法给我们的人[摩西],
却没有受这些政治体制所吸引,相反,他所制定的政府形式可以称为
——如果容许我自创一个词语的话——‘神治国’,
国家的一切主权和权柄都操在上帝手中。
显而易见,约瑟夫斯排除了上帝代理人的说法——这个说法在人们解
释神治国这个英文名称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Theocracy is a for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a deity is the source from
which all authority derives.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has this
definition:
1. a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priests rule in the name of God or a god.
1.1. the commonwealth of Israel from the time of Moses until the
election of Saul as King.
(中文维基)神权政治是以宗教信仰作为政治的主导的政治体制。此
概念自古有之,譬如,尊奉伊斯兰教法的伊斯兰国家,沙特阿拉伯及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等。
中世纪时代欧洲也是属于天主教神权政治,在教权大于政权的年代,
教宗的权力很大,足以支配、垄断整个欧洲的政治、军事、社会甚至
经济。
于是在此两面,一面是未来国,未来耶稣(降临),未来新耶路撒冷
……
另外一面是业已建立的张三李四王五之神圣国,如此而已。
于是在简单叙述了所有这些极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对于当代和希腊世界
之影响后,我们也许可以转向对于民主国概念的延伸分析。这分析同
样涉及到民主起源的问题。一般而言,希腊神祗忒休斯是雅典城邦的
创始者,而他本人是神还是人——这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同样接续关乎于此的资料(维基)。
忒休斯——
火神赫斐斯塔斯7世孙,埃里克特翁尼亚斯6世孙,潘狄翁5世孙,
厄瑞克透斯玄孙,刻克洛普斯曾孙,潘狄翁2世孙,……
雅典所在的阿提卡有4个部落,每个部落有3个胞族,每个胞族有3
0个氏族。各部落彼此独立,后来由于阶级分化和外来移民,一些贫
困的氏族成员被排斥在氏族之外,居民杂居,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形
下,出现了传说中的忒修斯改革。根据考古材料和学者们的意见,忒
修斯改革的时间约为公元前9世纪后期,改革的内容主要是:1、以
雅典为核心,设立了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废除了先前各城镇和各
部落的议事会和行政机构。2、把阿提卡的公民分为贵族、
农民和手工业者3个等级,规定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官职。忒修斯的改
革使古老的氏族制度遭到破坏,是雅典国家萌芽的标志。他的改革也
造成了贵族专权,1年1任的9名执政官全由贵族担任,贵族垄断了
宗教、军事、行政、司法等一切大权。贵族还在经济上对平民进行残
酷剥削,通过发放以人身为低押的高利贷,
使许多雅典平民沦为债务奴隶。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这究竟是神的干预还是人的改革呢?!
忒休斯的年代是公元前900年。罗马建政初期之希腊护教派则辩论
与希腊犹太历史之短长(实际上年代各个久远如何和长处与短处)。
这里我们看到,犹太国的建政则是在公元十世纪,
也就是和忒休斯历史一般?但是在一种记载中,我们看到,
这个说法的异议。……至少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走,
到他们定居巴比伦,前业已“有4954年6个月零十天之历史”(
呵呵!)(见《致希腊人书——提阿菲罗篇》)。
这是非常有趣的记载。可是犹大国和以色列国的存在本身业已说明他
们没有民主历史。虽然,
据说摩西曾经建立由祭司们组成的议会以制衡君主——这和上面所言
忒休斯“废除了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说明,在此以前,古代雅典政治
雏型里面,早已具备了议会形式。难道不是这样吗?但是,
撇开老特不说,一般而论,雅典乃及希腊一千个城邦的民主形式,
是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开始的。那些关于梭罗,伯利克里和克里斯提
尼的改革和治理说法,坊间多有涉及,在此不赘。
我们倒是愿意就希腊护教者们,所谓希腊政见一无是处,而且,
其所记载涉及和赞扬之人物,也是一无是处之说法,给个说法,且,
我们愿意看一看希腊最后抵抗者类似德摩斯梯尼们的观点(见《德摩
斯梯尼时代的雅典民主》汉森著)——于此叙述之前,我们看看他们
是怎么说的。这些抵抗者也许按照历史年代顺说与之,应该是……
阿拉托斯,克利奥米尼,德摩斯梯尼,菲罗波门等等。普鲁塔克著名
的名人列传,据说是对于罗马统治的一种委婉的“抗议书”;其实这
是普鲁塔克见证希腊决定论于罗马政治文化与其历史人物的一种隐晦
叙述(见《普鲁塔克的<对比列传>》达夫著)。希腊衰亡和雅典帝
国的覆亡,同样是坊间作者颇感兴趣的话题(见《雅典帝国覆亡史》
卡根著)。其间的历史脉络是,希腊之衰亡,缘于其西西里战争的失
败,以后斯巴达和底比斯相继取代雅典的中心地位而自身亦已衰败—
—从马其顿菲律普二世之子亚历山大大帝崛起以后,希腊世界面临着
一次衰亡,几面作战的危机——此刻希腊化世界慢慢演变成为罗马与
迦太基之战——而迦太基战败和希腊衰亡乃及以色列一次被居鲁士解
放,二次被罗马将军提多毁灭,约瑟夫斯遂发明了著名的约瑟夫斯自
杀定理——这个自杀(实为他杀)成为耶路撒冷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犹
太教和犹太人之东教西渐之失败——这个东方的西方和西方的东方,
因为拜占庭之东、西夹缝的位置而演化成为从罗马出发东征耶路撒冷
之西教东渐。这是希腊化世界演绎成为罗马——而罗马之东(
拜占庭)和罗马之西(梵蒂冈),
又成了自身分裂和整合失败之历史。“1095年,
教宗乌尔班二世发起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这本该是东西教会联合起
来,共同对抗外敌,修复裂痕的绝佳契机,但天主教并不只是东征异
教徒。1204年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这座千年古城被洗劫了,
凶手不是穆斯林,而是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尽管57年后,东正教
夺回了君士坦丁堡,但经此一役,天主教与东正教和解无望。此后,
拜占庭帝国也一蹶不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君士坦丁堡
,灭了拜占庭。”
在下一文中,我们终于可以直接探索民主国之政建的种种细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