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四.四之争
--写在文革四十五周年
刘自立
摘要:我们看到,毛的这个“矛、盾”之矛是,四三派象征了毛打倒政敌,打出革命旗帜,革命之矛的所谓体制外特征体貌;而四四派,则表达的是毛回归“体制”之盾的某种特征--此“体制”内外说,当然并无常识和价值系统而言,不过是翻云覆雨的策略方法辅弼文革前的弱极权统治--而区隔于毛之无法无天强极权主义。
一
上述课题,一言蔽之就是,文革全过程中,毛是不是可以持续、永久和有效地实施其“继续革命”战术--这个革命,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所有文革派系,是不是可以在此臼穴中,找到其运动于毛的原因。细而讨论之,就会找到这样一些派系细节。四.三派出现的原因,关系到四.四派出现的原因;而联动思想,其实就是四四派的一个极端和特殊的表现;他们之间间性区隔的所在是,四四派更多呈现了极权主义下所谓顺民心态的某些特点,而联动,则表现出一种特权势头;但是,他们的政治倾向则是基本一致的:要保护十七年;保护保皇党;保护官僚及其体系--而四三派打击联动的极端观点,则起源于毛的思维中,否定十七年和官僚体系(其实是袒护新的官僚体系)。毛的这个矛盾体开始逐渐发效。我们看到,毛的这个“矛、盾”之矛是,四三派象征了毛打倒政敌,打出革命旗帜,革命之矛的所谓体制外特征体貌;而四四派,则表达的是毛回归“体制”之盾的某种特征--此“体制”内外说,当然并无常识和价值系统而言,不过是翻云覆雨的策略方法辅弼文革前的弱极权统治--而区隔于毛之无法无天强极权主义。
更加重要的一个考察是,文革派系斗争的症结所在,其实,是对于文革前十七年的看法和定位。十七年,主政者当然首先是毛;但是三年饥荒以后,毛的农村和经济政策全面崩溃,刘少奇等人伺机反击,呈现我们所谓弱极权占据上风的政治局面;而毛暂时处于下风。这是后来毛制造阴谋反击,企望鲤鱼翻身的部分原因。于是,毛在《516通知》在党内达成共识以后,全面出击,煽动造反,逐渐形成毛主控局面的政治态势。这个政治态势的形成,缘于以下事态的形成。
一是,毛利用上海帮,有效打击了北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封锁格局,以他的类似宦官系统施行司礼监披红,废黜政治局主控局面,也就是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二,他启动所谓巴黎公社原则,推出“继续革命”的莫须有理据,施行“造反有理”之舆论宣传(此间,因为国人和全国知识分子无一揭示巴黎公社真相--这个革命,其实是打倒私有制,毁灭文化,铲除宗教,屠戮教士僧侣,创造雅典民主和英国宪章政治数千年以后的大倒退……)--以至于形成一种假相指导革命的虚伪史观……)。
三,就是毛一面利用报纸宣传革命,“要把皇帝拉下马”;一面利用有关人员深入北京中学,唆使组织相应的造反组织,也就是后来之第一支红卫兵、清华附中红卫兵。于是,北京中学生的造反(此中学中人,写有《三论造反》一类文字,可见史料)因此而起。这是毛打乱党政系统,始乱中华之策略行动方案之一。
同时,当然还有四,就是毛利用林彪统率军队和叶剑英等人为文革清场,早就文革无后顾之忧的形势,使得无数社会底层的人员、子弟大规模被流放边地(此间,尚发生新乡事件--因为流放列车让其远放的秘机泄漏,并造成一定规模的暴动和镇压。)自待一切就绪,毛随之发动八一八检阅,公然煽动反人类、反国人的文革暴力屠杀。
这是第一阶段的毛文革框架。很多人为此看到毛蛊惑之“巴黎公社精神”的战略到位,并且将此称为毛之“第一次文革”,也就是所谓打击红色官僚的巴黎公社式革命。这个说法,从任何角度而言都是妄言。因为,这里有几个事实和论据早已将此说法抛之。
一是,前此所谓巴黎公社模式,其实就是法国布朗基主义者罔顾法国政治系统和自由观念之一次反对专制(含俾斯麦主义)之准极权主义暴动。反对专制之同时,巴黎公社杀人放火,剿灭宗教,文化和道德,使得一大批以雨果,左拉为代表的法国良知知识分子起而抨击之,讨伐之;而马克思对待之,也是抱有支持-反对之两面态度,首鼠两端,阴阳两面。
二是,毛发明他的“巴黎公社原则”之革命,是其为根本不想实行,也从来没有实行的一种空头支票(含任何官方的直选,监督(于民),平等之措施),只是他煽动革命、造反的一个借口--就像他们在所谓“民主先声”里面,从来不会提出监督和制衡共产党人一样。
三是,“继续革命”的口号,实则起源于俄国极端革命派托洛茨基的观点。这个观点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之误,导致斯大林主义蔓延。我们说,托洛茨基主义的逻辑值得注意。1,因为托洛茨基认为,如果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则会形成独断和寡头统治,而世界革命要求一国建权后,实行继续革命。
2,可惜,托洛茨基说对了一半。一国建不成社会主义,却可以像邓一样,建设中国资本主义--可是其寿数如何,恐怕还要演变,革命,变通,归入世界之资本主义体系(法治化和民主化)--一国或者世界实现社会主义,乃是一届梦想和“欲壑难填”的野心(俾斯麦语--针对社会主义言)。
3,故此,就像毛不懂经济建设一样,毛的严重阙乏政治常识,也使他作茧自缚,自承毒果;却以为捞到巴黎公社这根稻草,就可以实行打倒他的政敌的多方位“继续革命”;含其称霸全球的梦幻……(须知,这个继续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也根本就是一种虚幻的不实之在,和农民归于政体主人一样,纯属子虚乌有。)
可惜,1960年代(其实,这个误解延续至今),无人知晓巴黎公社,既不是法国人的实践和理想原则,也不是国人可选的良项,不过是毛自己脑袋里折腾出来的鬼影魔道而已。这个不幸的国家,因为知识分子的无知而导致更加不幸之悲剧发生,也好像成为规律。
毛之矛,就是文革,就是打破国家机器之乱,就是实行巴黎公社之弊。
毛之盾是什么?还在其后,其次之表现--就是,毛完成了打击政敌以后的系列做法--回归体制;中美媾和;“经济建设”,等等。
在此理据的支撑下,文革第一次打击,随即开始:(其实,第一次打击,也有一个所谓蓄谋与酝酿阶段;即,毛去湖北的“五十天”--这个五十天的完结,使得毛打击了毛、刘一致同意派出之工作组之方式)--但是,这个阶段,绝对不是人们所言之“第一文革”,而是“第一阶段”之延续……)。在此阶段,毛之策略就是要让“天下大乱,以达天下大治”……。乱始之作打开第一个缺口--这个缺口,由谁打开?就是清华附中第一支红卫兵。于是,不论如何估计此红卫兵的祸国殃民之罪过,都不为过--不是因为他们杀人多少,抢劫多少,而是因为他们是毛的矛之第一次屠戮之序曲。这个序曲的瓦格纳纳粹精神,以后,蔓延全国乃至全世界。可见此红卫兵之举足轻重。
毛知道,他利用学生运动之作用,缘于他利用之,打击民国。而民国之学运,又多原自民粹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而为胡适,王芸生等知识良知者所批评(见史料)。毛之矛开始行动了,就像条顿剑开始挥舞。交响乐(某乐章)或可分成几个主题。毛之交响乐的第一个主题,就是利用清华附中,北大附中红卫兵,在江青的唆使下,实行打击社会秩序的第一次冲动。这个冲动,很快收到效果。虽然,在工作组和毛之矛交替时期,悲剧和屠杀业已发生。师大女附中的卞仲芸校长,业被红卫兵活活打死。其时之红卫兵,一是工作组性质的存在,一是毛之矛直接屠杀的结果。
八一八,成为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毛要煽动中国的水晶之夜和水晶之昼,而不分阴阳捭阖地施行始乱之做。这个始乱的特征就是,一是毛号召造反;毛把自己定位在拉下皇帝之皇帝对立面--而其实,最大的皇帝当然是毛自己--然后,他开始递进这个策略--在红旗杂志十三期社论以后,毛开始将矛之权柄交于北京和全国大学生造反派。这是一个严重的转折。这个转折带来的复杂性和矛盾体,迄今,并无多少研讨者交待于文革中人或后代中人。这个转折是,毛开始打击官吏、权威即所谓“走资派”;要“踢开党委闹革命”;变“要革命的站过来,不革命的滚他妈的蛋!”这种泛泛而做,变成打击刘少奇的具体前奏。与此同时,毛煽动全国造反派打击当地官僚,造成了一种非常类似真实巴黎公社的屠戮主义;在此煽动下,毛的政敌,应声而到;毛的支撑者,猴窜上升--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造反,而是走马换将,王旗变幻,而已。
这个背景使得中国人和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一种莫以名状的混乱。混乱带来的恐惧和兴奋双双具在。人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毛,是不是要施行平等之原则?人民,是不是可以据理(巴黎公社原则)造反?革命和权力,是不是一双而兼?民主,是不是就是毛的“大民主”?……等等。一批受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之煽动而兴奋起来者,如作者类人,开始思索一个继续革命的课题--这是1966-1967年的一段思索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思考对象就是,毛,是不是要推倒旧制度,建立新公社?这个提问,来得很早,却只能是在毛布置和装潢了革命氛围之后,不能在此之前--1957年,毛的手段,与此相反--于是,人们思索面积开始扩大。值得注意,这是一种极权主义政局里面特有的青年思维轨迹--这个思维轨迹原自毛,原自正统,原自局限--根本不是“异端思潮”(我们以后还会逐渐提出此见:比如,杨小凯支持毛之巴黎公社式“第一次文革”论,就是紧跟在北京中学生同类思潮--“四三宣言”1967年6月--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1968年1月发表。这是一个滞后的提法。等等。……)
于是,我们归入正题。有人指出,四三派观点出处,源出江青等人的一次谈话;而四四派出处则是另外一次谈话(王力等人)。史料如下——
“1967年4月3日晚,周恩来、康生、谢富治和中央文革的陈伯达、江青等接见北京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的学生代表。江青在讲话中指责负责北京中学军训的北京卫戍区解散中学造反派组织的做法。谢富治说:“要把“联动”搞垮,必要时把军训停下来,为支持左派服务,左派组织不能解散。”康生在讲话中对北京卫戍区负责军训工作的副司令员李钟奇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李钟奇3月27日的讲话是完全错误的,他的这个讲话不谈阶级斗争、不谈两条路线的斗争,不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刘邓反动路线的斗争,完全是'联动'的观点啊!”
“中央文革小组及谢富治等的讲话使中学里一度受挫的那部分造反派大受鼓舞,并激起了他们对军训团自军训以来就存在的不满情绪。北京街头很快就出现了批评军训团和卫戍区的大字报,有的大字报和大标语还直接点名批判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李钟奇。
--“4月4日,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关锋、戚本禹接见中学造反派。他们讲话的主旨还是说解放军应当坚决支持造反派,但也批评了给军训团和卫戍区贴大字报的做法。当天晚上,江青在接见“红代会”代表李冬民等人时也要求把给李钟奇贴的大字报覆盖上。中央文革小组的这些讲话又给中学里支持军训团的那部分造反派红卫兵以很大的鼓舞,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支持军训团没错,搞以班级为基础的大联合没错。
“4月3日受到接见的造反派回去后发动群众在全市铺天盖地的刷满大标语:“坚决拥护江青同志四、三讲话!”“炮打李钟奇”。4月4日受到接见的造反派回去后也发动群众铺天盖地地刷大标语:“坚决拥护江青同志四、四讲话!”北京中学造反派红卫兵组织中互相对立的两派对中央文革小组的讲话各取所需,互相指责,并由此形成公开对峙的“四三派”和“四四派”。(资料)
二
在此之前,毛的体制内外操作可以说非常得意;虽然,遭到“二月逆流”体制派的冲击,但是,很快化险为夷,且成功促成“全国山河一片红”;并且将“上海人民公社”的提法悄然删去,并和于一切由革委会领导这个事实;也就是变相否定了他自己提出的巴黎公社原则。接之,他所做的体制内收敛手术就是向大、中学校派出军训团,以控制学生的一切造反行为。这是他继八一八制造社会大乱以后的又一个类似“五十天”、派出工作组,压制学生做法的延续。固然,他可以以此手法打击刘少奇的工作组行动,别人却无法质疑他的政策和妄为。更加重要的是,他一面控制学运,一面继续煽动大学红卫兵(取代中学红卫兵作为主要打手的策略)打击走资派,以期最后打倒刘、邓、陈等党阀。
我们看到,毛早在1967年2份,随即开始形成向大中学校派出军训团(变相工作组)的想法且付诸实施;含,他尚未批发的、对于林彪要求全国学校施行军训的请示(原因待辨)。毛直接点明的中学,是北京男二中和二十五中。这是两所年代久远的老校。众所周知,如果不是发生了对于军训团的某种抵制--这和66年七八月份北京中学发生抵制工作组的派系斗争如出一辙--现在,刘少奇势力退居后线,并无较真毛的军训是否得体得法的能力--就不会出现毛批。这样,没有任何依靠的北京男二中,发生了类似抵制工作组的学生反对运动。
这个抵制的矛头,自然指向军训。
于是,北京四三派缘起的动因,当然来自东城区的一些中学;主要是沿着(北京)灯市口到米市大街的一些学校;另外,坐落于故宫东墙下的北京二十八中,也是主要的四三派集散地。北京二中是全国军训的试点。全北京的中学军训是毛1967年3月7日批示后开始的;北京二中的试点军训是1月份开始的。一位姓荆的师级干部率队二中军训团进入北京二中。二中军训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学校各个造反派组织的大联合。经过一个月的说服和劝导,二中所有造反派组织同意进行大联合。大联合的组织名称叫做“北京二中无产阶革命造反派联合指挥部”(简称“联指”)。“联指”的核心组织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的核心成员是刘龙江。刘龙江在3月成立的北京市中学红代会上和李冬民等人被选为常委,后来又进入4月下旬成立的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常委会。“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后来成为四四派的主体。在军训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和军训团的关系犹如以往的党团关系。
但是有两个造反派组织拒绝加入大联合组织“北京二中无产阶革命造反派联合指挥部”。他们是“北京二中井冈山战斗队”个“北京二中东方红战斗队”。这两个组织后来合并为“北京二中井冈山兵团”。1967年1月底,北京二中军训团上报《北京二中军训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就是说,北京二中已经完成“革命大联合”。该报告一直上报到毛泽东。毛泽东批示:拟可转发全国(需核实!)。3月初,北京二中井冈山兵团印发他们写的纸面传单《评<北京二中军训总结报告>》(简称“评”)。“评”文成,北京二中的所谓大联合是“大凑合”“大拼盘”,还说,毛的批示是“拟可转发”,不是一定要转发。北京二中井冈山兵团在学校张贴大标语“打到刘志坚”“打到罗瑞卿”“打到彭德怀”将矛头指向军训团。3月中旬,北京二中军训团组织在校师生批判“北京二中井岗山”。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其它中学,譬如27中就批判高三一姓梁的学生,将其达成“反动学生”。4月3日,周恩来康生等人批评北京市军训团主要领导李钟琦。各校受到军训团批判的学生立即行动,北京各中学均有“四三派”组织成立。“炮轰李钟琦”“解散中学红代会”成为主要口号。
所谓“要把“联动”搞垮,必要时把军训停下来,为支持左派服务,左派组织不能解散”说法的一个背景和缘由,就是要同样击破66年6、7月份,由刘邓主控文革的局面;不能因此限制和控制毛的“战略红卫兵”;而这个战略红卫兵,业已逐渐从中学转到大学--但是,起源于毛、直接受命之蒯大富一类左派势力,在未达成毛愿(打倒刘)以前,自然不能停顿和削弱。这是毛懂得必须支持四三观点之因。于是,我们回到前说。何以要把联动搞垮,理由十分清楚。因为联动代表了毛要横扫的那些官僚的权力,门旗变幻,宫廷更人而政变在即。特别需要说明,毛要打倒政敌,更要褫夺其权其势--却并不是要真正施行无政府主义或者巴黎公社原则,改变制度本质(他的制度)--这样,毛在此期间,一面呼吁不要无政府主义,一面呼吁要支持左派--这就是毛之矛与盾的一次辩证法耍弄,也是他的荒腔走板,或者称之为变戏法,也未尝不可。
抓到这根稻草的中学生一类,以为毛要彻底革命,而抓到另外一根稻草者,则强调以后变为四四派的那个原则,“中央文革小组的这些讲话又给中学里支持军训团的那部分造反派红卫兵以很大的鼓舞”。(见上)而联动真正的前图与政途,现在看得业已暴露无遗。他们才是真正的血统接班人。当年捉,放联动,恩来流泪,江青呻吟的丑剧,过去四十年。也被现在登上台面的他们完全揭破--毛,当然知道所有这些联动主义要害(冲击公安部,设立纠察队,横扫平民与子弟……);但是毛根本就不会彻底否定和剿灭之,相反,毛也知道,这是他们的红色谱系的根苗;只是为了一时之须而必须暂时放弃之。在另外一方面,毛同样释放了讲出造反派“只能打天下,不能坐天下”观点之清华“四一四”派的周泉樱先生。这是毛保留保皇派和十七年派、又支持老蒯造反派的又一个辩证法。人们可以在察周,蒯二人何以都受到毛的支持之内在原因。结果,文革后最大的笑话,丑陋中的丑陋,就是刘-王氏家族与毛系家族的重新和谐与联体--这是四一四、团派(清华大学文革派系),四三、四四派,做梦也不会想到的结局,也是我们所谓权力来自毛,钱财来自邓的合一说法之证。
话题返回。当时,这个即时的分裂和表态,不过是毛猴左右逢源,金棍指向,一切操弄与之之政治把戏。那么,毛,是不是要真的打倒联动,取消特权和施行平民主义呢?回答是:不。毛只是缘于文革打倒刘少奇目的未圆,暂时不能考虑排除平民主义(民粹主义)的造反--反之,他开始启动清华等校的造反大学生与江青类密切配合,以期造成大学四三派--“团派”的造反与打击--又并不排斥大学四四派、也就是“四一四派”的保守主义观点--这个观点,主要表现在《四一四思潮》一文(见周泉樱,万润南等人关于这个文件的讨论。)而大学文革派系分裂和观点冲突,同样是毛之“正统”和毛之“异端”的合一;这个左,就是肯定文革;这个右,就是肯定十七年,肯定49年,肯定一切之土改,镇反,反右,大跃进,大饥荒;他所谓否定十七年,不过是强调十七年中的那些皮毛扫除而已。(其中,我们看到,这个把戏的要害,迄今,并未完全破产;美国,欧洲和世界左派,依旧赞美、肯定、呵护之,如,
1, 把毛针对国民党的革命称之为工农革命;
2, 毛的文革,依旧被他们这些海内外左人称之为“趁机造反”“人民文革”;
3, 人民文革说,直接转变成为毛式大民主试验,试错和求真;
4, 毛式社会主义违背社会民主主义,(似拟)转变成为“民主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新”新民主主义;不一而足;
5,这个毛式民主社会主义,又直接转变成为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等等。)
以下是资料显示--
“二月十九日,毛泽东对北京卫戍区在北大、清华等五所高等院校和两所中学实行短期军训试点工作的两个总结报告批示:“大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每年训练一次,每次二十天。”二十三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军队大力支援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的指示》。二十七日,周恩来因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自动向造反派“让权”,致信毛泽东,建议对广东以及有类似混乱情况的云南实行军事管制,得到毛泽东批准。三月十日,中共中央又因江苏各派群众组织之争一时统一不起来,决定对江苏省实行军管。”(资料)
又。
-——“林彪同志:
(一)此两件应即转发全国。(二)大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每年训练一次,每次二十天。上课以后,在军训的二十天中,军训时间每天不要超过四小时,同时学校原课程每天相应减少时间四小时。(三)党、政、军、民机关,除老年外,中年青年都要实行军训,每年二十天。以上请酌办。
泽 东
二月十九日
此两件总理〔2〕阅后送林彪同志。
(根据手稿刊印)
*
都不要发表。各地经验已超过北京。我的批语也有些毛 泽 东三月二十三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 释
〔1〕 根据毛泽东一九六七年二月十四日关于派人调查总结北京两所中学军训经验的批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二月十八日写出了关于在北大、清华等五所高等院校和在北京二中、二十五中两所中学实行短期军政训练试点工作的两个总结报告,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二月十九日送毛泽东审阅。本篇一写在林彪送审的前一个报告的首页上。三月四日,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陈伯达、组员王力给毛泽东写报告说:
“大中学的军政训练,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同志主张在报上发表。主席批示的两个关于北京的军政训练的文件,他们也主张修改后发表。请主席决定。”本篇二就写在陈伯达、王力的报告上。北京卫戍区的这两个总结报告,后来既没有由中央转发全国,也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资料/毛《对北京卫戍区关于在大、中学开展军训的两个总结报告的批语)
三
回到所谓理论层面(虽然,这些理论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因为争执巴黎公社原则就像推出一种子虚乌有的愿境和远景,而排斥了历史真正走过的建制/践之有效和真确的价值路径--这些路径根本排除公社而导致法国几界共和国的转变之路和转变之择。这些选择,就是不要极端皇权,也不要极端革命(夏多布里昂语)。巴黎公社当然是极端革命,要被摒弃。故此,本不知道制度、历史、革命、自由(民主)、宗教总揽的毛主义,在规避无知和绕开所有这些政治常识以后,开始装模做样地探索理论课题,且抓获了我们这些不到青年的中学生。这是一个方面;在另外方面,我们既要注重当年的思序清理,也更要知晓这样一个事实。中学生的思想,只是极权主义毛主义的彻底或不彻底的附着者,而不是异端。这是包含所有造反有理,鼓动公社精神,提倡“法制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四届人大时期)等等假异端之毛实质。只有遇罗克和林昭的人权、神权思维,超越了这个羁绊。这是值得严重反思的一种真迹。顺此定位,我们提出当时思维样式,以做今天的批判。
笔者在此议题上,曾经于1967年春夏之交,发表文章(大字报),接受了巴黎公社原则,且以为大提神,大解获,实际上,是(被)大陷阱,(被)大忽悠。其中,提到接续毛之巴黎公社原则,乃及发挥,且参照列宁之“取消常备军”原则,云云,被责为,要“毁我长城”。后,因此被关押收监十个月。该原始资料复印件,曾经交于某文革研究者,于九十年代初期。
史料如兹--
“記得紅旗十三期社論發表後,社會上興起了揪軍內一小撮的熱潮。喜歡將文革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圖加以理解的我們,一如將文革理解成為對于平等和公正的訴求一樣,我們認為,已經到了該分析一下,何以要揪軍內一小撮的理論基礎的時候了。我們在記憶和新閱讀中拿到的最好的論證即列寧和馬克思的關于巴黎公社的一切論述。其中尤為著名的關于公社原則的論述,讓我大開眼戒/界(這當然會使讀者想其那部電影的名字)。這些論述就是我在這幾天重新閱讀的,我們過去的蘇聯老大哥們,現在的戰略伙伴們發表的,有關此一主題的回顧性闡述。他們大概的議論就是,老馬的無產階級專政是和官僚主義的國家機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馬克思關于打碎國機器本身的主張,並非企望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或者說是對于舊的國家機器的更新,這完全是兩個概念;而偷換這兩個基本點,是和老馬的原教教旨完全違背的。馬克思是將國家放在歷史的終結----這個意義上去判定的。無產階級專政,在他看來,是一個過渡階段;而這個過渡階段,是和消除“國家本身”同步進行的。在老馬的論述中,只要國家存在,無論是舊的國家還是新的國家,就都是原有意義上的國家,都屬消滅之列,最多是逐步之消滅;而這個逐步的過程,也並非遙遙無期,而是可以預期的和可以在人們的有生之年看得見的,也當然不是一個相當長的近百年之事。/而要根除舊的官僚主義機構的核心-----它幾乎是一切國家形態的命脈,也就是常備軍------則必在取消只列!/”是的!取消常備軍,這一點,和我們三,四十年前的主張完全一致;我們和他們遙相呼應,相見若舊啊!只是時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我們和他們的主張難道真的心心有靈而不單貌似,而且神似嗎?!
“現在,我將無拙以藏地出示我在1967年春天寫的,取消常備軍的小字報,那是在我們的油印小報上公開發表的:
“《常備軍,資產階級的組織形式》
“列寧指出,最能表現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特征的有兩種機構,**和常備軍,無疑常備軍是資產階級的組織形。無產階級專政以前幾千年來,常備軍是統治階級賴以維持自己的反動統治,鎮壓人民革命的御用工具。為了把出于工農的士兵培養成日益脫離社會的寄生蟲和人民的獨立面,不允許他們和人民接近。在他們的頭腦中,灌輸奴隸主和**思想的混合體。********(字跡模糊)殉葬于反動的統治階級。從人民中來;脫離民眾;**********這種惡性循環繼續了幾千年。/”解放軍的組織形式無疑是常備軍,這種組織形式的繼續。雖然組織形式是由政治內容決定的,但我們不能否認,它給政治內容以自己的反作用力。蘇聯紅軍的蛻化變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常備軍的組織形式和人民****----這個偉大的歷史課題,馬克思沒能解決,列寧也承認自己**來得及解決;但他們杜堅持巴黎公社的偉大原則,即,取消常備軍用人民的武裝代替它。是毛主席制定了閃耀著公社原則的*****方針政策,在理論和實踐山日益把巴黎公社的原則變成了現實。”(《公社原則》--刘自立)
再有一篇是《淺談﹕支左意義(摘錄)》
“……軍隊雖然處于工農,但由于長期脫離工農,政治***相對獨立時期一旦過去,政治態度就要有所改變。為了克服這個缺點,所以要用人民的武裝取而代之。當然,這種改變是逐步地,有條件地。/”馬克思說,“公社的第一個法令就是廢除常備軍而用武裝的人民代替它。”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堅持了巴黎公社的這個正確原則,並且創造性的發展了它。偉大的五,七指示提出了軍工,軍農,軍學,軍民的偉大號召,在文化革命中又提出了三支兩軍的偉大號召,我們深信公社的原則必勝。……“建立在無產階級專政機構內部的資產階級司令部,掌握了一部分國家機器,一部分政權,一部分軍權,一部分黨權。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陣地。軍內資產階級司令部千方百計的要把我軍變成資產階級復闢的工具。軍內走資派是當前革命造反派最主要,最危險的敵人。/”總之,當前運動的大方向就是,強化和改造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軍隊,徹底摧垮資產階級司令部,把第一次文化革命進行到底。……/“革命的四三派!改造資產階級常備軍組織形式的偉大而艱巨的歷史使命,業已義不容辭的落在了我們的肩上。馬克思所欽佩的偉大科學家布魯諾說﹕”高加索的冰川也冷卻不了我心中的火焰。“革命的異端必勝!”《井岡**(兵团?)》
“此後,我聽說,我的觀點引起了官方的類似紅旗雜志社的人員的關注,以至于他們將我的觀點看成是一個反動觀點,還是一個有得利用的觀點,至今無案可查。要期待今 後的文革史家的注解了。”(刘自立 《巴黎公社的故事》)
于此稍后,北京中学生的“四.三宣言”正式出笼(稍后于我前文)。此择录之--
《论新思潮--四三派宣言(1967.06.11)》
“中央首长的四·三讲话把“四·三”、“四·三派”、“四·三思潮”这些名词带入了中学的政治生活。
“……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法权残余不可能一下子消除。所以这些再分配并不理想,仍然使财产和权力暂时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当权派手里。……
“蜕化变质的当权派和本来就是投机革命分子,他们手中暂代管的财产权力逐渐不受人民支配而变为私有,为他们及他们的家庭、子女和反革命复辟集团服务。这样逐渐形成的特权人物,象各个历史时期一样地与广大劳动人民构成了今天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很显然,特权人物竭力避免再分配,再变革,这就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保“的实质。
“二.四·三思潮是新思潮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和审查一下中等学校四·三派的成员,(当然不可能是全体)就会大吃一惊地发现他们正是前面所谈的对再分配有最激进要求的那一部分人!
“有人攻击四·三派是反解放军,甚至是靠反解放军起家的,这种论调是对一个问题的性质没有起码的判断并对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丝毫了解的谬论。
“顺便提一点,署名李××的三月廿七日的讲话有严重的错误,体现了一个”干部子弟要掌权“,即再分配的被动势力(当然不完全是)要掌权的精神。因为这次文化革命就是要解决一小撮特权人物同人民群众的矛盾,而特权思想在一些高干及其子女中颇有市场,它的作用比地主资本家的反动思想所起的作用还要坏,因为现在社会上的最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同特权人物的矛盾。
“三.文化革命中的思想分裂
“还应指出:不但这次再分配必有缺陷,而且即使是正确的也必然又有分化。所以,合久必分。但现在我们已经对第二次文化革命(请注意这个说法--自立)有点看法,即那时的造反派必是当时迫切要求再分配,向当时的资产阶级特权人物猛烈冲击的激进势力。而不一定是现在的四·三派了!反之,在四·三派充当重要突击力量的时期,必属于这一次文化革命(请注意这个说法--自立)。
“目前,一个新的问题,……一些联动分子把毛主席对他们的宽大,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拉起人马,向造反派夺权。一些貌似岸然的先生们却还在为他们唱赞歌,双手把权送过去。而革命造反派对这些顽固分子,只有坚决斗争,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权如果落到了他们手里,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法西斯的白色恐怖和对革命造反派的阶级报复,必是历史的大倒退。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开了,且大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于湘江两岸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是我们全体湘江人民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本文参照以下各文写成:
江青:〈为人民立新功〉
八中红旗:论四三思潮。
清华井岗山毛泽东主义小组:文化大革命中我们青年一代思想上的分裂。
新四中公社赤潮:驳联动反动政治理论。
(原载北京《四三战报》(第一期),1967年6月11日“)
那么,江青的《为人民立新功》(1967年4月)又是什么内涵呢?四三派是不是异端思潮呢?我们的回答:不是。继续择录一段--
“主席说,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初期,地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是不断地进行的,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产阶级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力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去。在座的同志,大概权是很多的。”这里的说法和上述四三宣言第一段权利财产再分配,适成呼应;是四三宣言抄袭了江青的观点。这是异端吗?当然不是。可以说,四三观点就是毛,江的观点。这个观点被一些毛“异端”解释为毛的文革理论基础。现再分析之。1,毛所谓地主阶级内部,是不是相应于他的政权内部呢?否。也就是说,毛要走马换将,要文革,要中央文革小组,要代替政治局。
2,他找到代替所谓内部之制度改造吗?否。以后(即便就是同时,他还在体制内外摸索坎坷),他很快就启用邓等政敌,一切就不是“再分配”了--文革从来没有施行权力财产再分配,不过打倒几个人。
3,地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就如我们以前提到,制衡于很多元素:君相制衡,政教分殊,游民、官僚制衡,封驳权限制衡,宦、僚制衡等等;虽然,不是三权制衡,也不是完全毫无制衡--于是,地主阶级权力更换,朝代之间改旗易帜,并不是他极权主义内部可以照猫画虎的--他没有任何制衡机制。
4,“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不是在此意义上的世袭结束,相反,这个五世、六世,斩与不斩,都在未知之术。
5,文革没有反倒特权世袭,反而让那些世袭因素得到最好的、最多的保留。而在君相治衡上面更加迥异于传统帝王之制。
回到正题。在此蛊惑的诱导下,全国纷纷响应这个虚假的“财产权力再分配”说,一时形成风气。杨小凯在《中国向何处去》文章也说,“阶级斗争几个月以来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这个阶段,革命人民已经积累了两次“财产权力再分配”(一月革命,八月革命)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就是一月革命提出的第一次文化革命的纲领,在中国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推翻新生的资产阶级,建立类似巴黎公社的没有官僚的新社会 “中华人民公社”。还有八月风暴提出的逐步实现军队的革命变动。武装夺取政权的方法,九月以后的反复和较高级的斗争还告诉革命人民,为什么一月革命和八月革命都没有取得彻底胜利,为什么搞了这么久革命胜利果实终究被资产阶级官僚们拿走了,到处是一片复旧的景象。资产阶级又重新夺回了八月份丧失的财产和权力。一月革命,八月风暴中无产阶级表现的勇敢首创精神几乎被磨灭和吞没,大规模逆流的出现告诉了人们,一切对资产阶级官僚的幻想,对自己力量的不信任都必须彻底抛弃,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必须实行。”(见上)
这个观点第一,就是杨拾人牙慧,也提出“财产权力再分配”。
第二,他所谓“第一次文革”的讲法,也就是“四三宣言”中提到的“第一次文革。”
其实,这个第一次,正如前书,就是毛体制外力量的使用;而工作组,军训团,乃至以后他要消灭蒯大富等等,是他接续第一次,成为第二次的、体制内方法论使用,一而二,二而一,酒瓶旧酒;给毛加上一个巴黎公社和财产权力再分配的桂冠,也是盲人摸象,一厢情愿的蠢举;毛,当然不会在打倒刘、邓以后,保留他的“民主”实践;更加不会在“九大”以后,继续施行红卫兵运动(!);当然不会把从江青到邓的权力,等同于一般工人,施行全民普选……故此,将毛分裂成为一种“四三之毛”,“四四之毛”;将毛权力、党财产分配再次论,说成毛与人民共享之,期待他率领造反派于永久之毛之大“民主”机制,都是过于愚蠢的想法--尤其是在四十五年之后。
四
至于“巴黎公社的故事”,我们最后给出一示(以前曾多次在坊间刊出),以飨读者--“……1871年的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又使得他们思考革命和主权的分野与合璧。关于巴黎公社的争执则把所有的学者文人卷进其中,且出现各执一端的局面。连马克思也在这个问题上首鼠两端,似是而非;马克思一方面说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榜样”,又说,“……此外,公社的大部分成员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稍有常识的话,他就应该和凡尔赛达成妥协,这显然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事情。”(马克思《马克思致多姆拉·纽文尤斯的信》)。
“而雨果的前后矛盾和自我分析,也说明他的思想遇到了感知的挑战。”武装冲突的过程中,他对双方的伤亡都表示哀悼。4月10日,他记录到,“这个公社同凶残的国民议会一样愚蠢。”……4月22日又寄去另一首--《不要复仇》。这一诗作在凡尔赛也得到刊登,并将其看作是他对公社的谴责。5月初,公社颁布法令拆毁万多姆纪念柱的时候,雨果寄去了『两场胜利的纪念品』,以示抗议。“(《自由之声》米谢尔·维诺克著)巴黎公社促发了全部法国人的神经。而公社反对普选,屠杀将军(克莱芒·托马斯和勒控德,一位是国民自卫军将领,另位是正式将领),诋毁宗教,使用暴力……使得这场反对俾斯麦入侵的爱国运动和所谓”阶级斗争“,产生了诸多恶果。一些人被写上了黑名单,预备迫害之--其中有我们熟悉的戈蒂埃,勒南,贡古尔,小仲马,乔治·桑,巴贝尔,泰纳,布尔日……(见《菲勒蒙--老妇人》吕西安·德卡维)。
“左拉的态度是中立的。他写道,“恐怖统治了一切(指公社的统治--笔者注),个人自由和对财产的尊重遭到了侵犯,教士遭到恶意的追捕,政府把搜查和没收当作了惯例,这些都是悲惨而可耻的事实。”(同上书)左拉像不宽容凡尔赛和俾斯麦那样谴责公社。那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记者,并开辟“马赛信号台”专栏,以论时政。尽管人们对公社看法不一,如坚决支持之的莫伯桑和坚决反对之的贡古尔,乔治.桑等,历史毕竟说明,在坚持公社原则的作家里,也无法无视普选和博爱,非暴力和新闻自由……这样一些不争的原则。虽然夏多布里昂谴责雨果崇拜平等而反对自由--但是,有人说雨果超越了二者,这个超越,就是博爱。(见《墓畔回忆录》和上书)之所以回顾巴黎公社,是因为这个布朗基主义的暴动虽然带有马克思主张的阶级斗争和他反对的民族主义,但是,法国知识分子选择了并非马克思主义和布朗基主义的暴力”正确性“和爱国贼主义于长远之历史。他们艰难地迈过这个难以厘清的事实和争执,把法国拖向一个接近常识的自由价值轨道。这就对左拉以后主持正义和公正铺平了精神和思想的道路。/这个时期,法国的精神探索,伴随着左拉前后一大批声名卓著的文人学者而实际存在,虽然他们不但在公社事件的反映上不一致,在一些问题和主义的选择上也不一致。但是他们从各自的主义中认定了普世价值,就是我们一再重复的那些原则。(笔者《德雷夫斯案件百年启发》)
除去巴黎公社的真相辨正,还要给予“继续革”或言“不断革命”予以澄清批判。这个不断革命在托派分子陈独秀看来,是这样一种逻辑,“全世界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之序幕的俄罗斯十月革命,乃是我们的二大首领列宁同志和托洛茨基同志携着手第一次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断革命”的道路遗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八五O年三月为共产主义同盟中央局起草的致德国支部一封信上说:当民主主义的小有产者愿意使革命急速完结,至多只要实现上列的要求时,我们的利益和任务就在不断革命,使一切大小的资产阶级都被逐于统治以外地位之外,使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使无产者的联合不独在一国向前进步,并且还在全世界的所有主要的国家中向前进步,因此使这些国家内无产者的竞争消灭,至少使各种生产力集中于无产阶级者的手中……你们的战声必须是:不断革命。”(陈独秀《十月革命与”不断革命论“》)
这个论断和巴黎公社原则的提出一样荒诞不经。首先,陈独秀显然规避了代替所谓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行性研究;换言之,这个研究的结果就是,不管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还是世界同时建成之,都是妄谈枉践。极权主义之老祖宗、希腊之柏拉图主义从未在希腊实行;继之而起的卢梭主义,虽为罗伯斯庇尔实践之,却倒塌于法国革命的全过程--从雅革宾专政以来,这个“普遍意志”就摒弃了法国自由传统--最后,以其破产告终。问题不在于此。就像巴黎公社提出不可实施之制度规划/无规划一样,不断革命论和阶段革命论,都显然违背历史违背现实。一如前述,中、俄历史说明,这些论调的不现实和不正确。总之,毛的革命和列宁、托洛茨基的革命一样,都是无制度,无前景,无规制,无法无天的现代性破坏,扭曲和破产运动;因为,他们不是来自历史和传统。
最后,说说四四派的观点、风格和归宿。倚靠子虚乌有的“不断革命论“和”公社原则”起家的四三派,既是过时黄花,四四派又是如何一种思潮?其缘起的大致情形又是如何?我们说,这是毛极权主义思想国有化和洗脑运动的两颗毒果。四三派是毛和托洛茨基极端革命叫嚣的产物,他们产生毛之第一种意志;这个意志用来造反和革命--独仗此意志,不能实行专制极权统治,相反,他每日每时产生所谓的反抗,毛也每日每时堤防之,扑灭之;这样,毛即便在最极端使用这个意志的时候,也必须转向第二意志--就是前述体制内压制、控制和分化。所以,四四派的基础,其实,比较而言,相对于四三派更加牢靠;这当然是对于统治者和顺民奴才附庸而言。表面上,四三派打打杀杀,而四四派修修补补,这是阴阳两卦的对峙与倚存。但是,四四派引发的课题研讨尚不止于此。
我们看到,四四派中人,既不是联动特权分子那一帮,也不是四三派多为知识分子子弟(汉少数干部/黑干子弟)那一帮。这个血统的分梳带来一种“红外围”的说法。这是极权主义保守和造反的两端。没有这样两端,毛的游戏自然很难展开。对于军队的所谓四四式支持,也说明了这一点。大致而言,四四中人有碍于造反的情结。这个情结,当然不是因为(就如联动一样)其为十七年的既得利益者,权力的宠儿和无法无天不受法律约束者,相反,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都是受迫害者--受迫害者起而捍卫迫害者--这就是极权主义政权、社会和人众的特有典故。这是西方人所说的斯德哥尔摩情结:你越是剥夺和侵犯其人格,尊严和利益,他约会觉得你是权威和霸道,从而再三再四地探讨这类救世主的魅力,内涵和可塑性。
这个四四派风格业已贯穿整个中国大地。从文革开始,迄今,并未改变。他们这些人很难理解造反者、真正的造反者起而推倒克力司玛迷信的任何举动。他们说,一切都会改变的,只是我们不可以轻举妄动,以造成社会动荡,人员涂炭,利益破坏……他们说,四三派否定毛主席,否定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否定解放军,真是罪莫大焉--这个说法的今天版本就是要”救党“,要否定毛、肯定党,肯定毛早期,肯定新民主主义,诸如此类。我们说,当极权主义统治丧失了四四派这种附庸,他们就如丧考妣,不可终日--而奴才众人也会因此大叫,文革联动之“维护秩序论”;宋彬彬一类人是在“挽救”卞仲芸;就连与毛一体的林彪,也被忽然供上巫龛,祷告膜拜,如丧考妣……这就是我们所谓四四派心结,四四派“毛”病,四四派奴相。可惜,这样的四四派人众,过去是中国大多数,现在仍是。这是我们考察四三、四四的另外一种发现。很可惜,这个发现对于中国更加可悲。因为四三派中人,如果从毛造反,变成真造反,不无可能;四四派中人,变成此类真正异端的可能性,等于0。
阿伦特说,“从理论上说,在极权主义政权下也可选择做反对派;但是,假如自愿的行动只是带来每一个别人都能以任何方式承受的“惩罚”,这种自由就几乎是无效的。这种制度下的自由不仅降低到它那最后一种独特的仍不可摧毁的保障,即自杀的自由,而且也失去了它独特的标记,因为它的操作结果属于完全无辜的人们所共有”;“权利并非像独裁政体那样从上到下渗透,直到政体的底层。实际原因是,没有权利机构就不会有阶层制度,除了对所谓“威权人格”的无数误解之外,威权原则在一切重要方面都和极权主义统治针锋相对。威权(与它在罗马历史中的起源大相径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总是意味着限制自由,但是并不是废除自由。但是极权主义的统治的目的是废除自由,甚至是消灭一般人类天性,无论多末残暴也要限制自由。”
“技术上而言,极权主义制度中这种缺乏威权和层级制度的事实,显示在最高权利(领袖)和被统治者之间没有可靠的中间层次,各自接受规定的权利和服从的角色。领袖的意志可以随时随地体现,她自己不受缚于任何层级。”小领袖不得模仿大领袖。“每个公民都感到自己直接面对领袖的意志。”(阿伦特《《极权主义起源》)阿伦特的几段话可以作为对于四三、四四观点最后的准确定位。不管是四三派的极端主义,还是四四派的保守主义,都无法逃脱这个并不是专制主义造反所具备的非一元化特征(含毛在井冈山,瑞金和延安得益于专制主义空间的游民政权--他们继而消灭了游民,反对派和整个社会……),而归宿于极权主义运动类型--“运动”,这个同样被阿伦特提到的20世纪名词--“运动了!”……于是,造反和革命转变成为屠杀--而屠杀过后,“运动”自身,像其儿女一样再被放上砧板,任人宰割。这就是文革和四三、四四骚动带来的结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